中国交通这十年“水运篇”:风好正是扬帆时发表时间:2022-10-13 11:44 2022年2月28日,随着“金星布莱特”轮开始集装箱吊装作业,天津港首条澳洲远洋航线正式开通。天津万达轮胎集团副董事长耿鹏介绍,以前去澳大利亚需要至少50天的时间,现在20天就可以了。新航线开通提高了货物出口速度,至少节省了30%的费用。 全球航线热力图显示,一艘艘船舶,一个个港口之间连点成线,绘制出观察全球经济的切面。全球经济在疫情之下不仅没有断裂,反而连接更加紧密。今年上半年,我国外贸规模达19.8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9.4%,海运承担了约95%的外贸货物运输量。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苏杰介绍说,我国是全球海运连接度最高的国家,在全球航运、物流体系中的枢纽地位不断提升。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,水路运输通道始终保持畅通,运输平稳有序,2021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5.5亿吨,比2020年增长6.8%,确保了“出口货物出得去、进口货物进得来”。 2020年12月12日,来自日本的机电产品从日本名古屋港经海运、水运直达湖北武汉阳逻港,中转后,他们搭乘中欧班列驶往德国杜伊斯堡。一条日本经武汉到欧洲的集装箱水铁联运国际中转新通道顺利开通。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,原来日本到欧洲是通过海运模式,大概需要40-45天时间,通过汉欧班列,可以节省10到20天时间。 长江干线,是全球内河运输最繁忙的黄金水道,货运量连续10余年位居内河航运世界第一。作为长江干线乃至中国内河最大的水铁联运枢纽,武汉阳逻国际港一边连接中欧班列,一边通江达海,已经成为湖北乃至中西部走向世界的门户枢纽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加快推进水运基础设施建设,水运大通道、港口货运枢纽功能进一步强化。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介绍,到2021年底,我国内河航道的通航里程有12.8万公里,其中高等级航道超过1.6万公里,基本形成了长三角、津冀、粤港澳等世界级的港口群。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、集装箱吞吐量前10名的港口当中,中国分别占了8席和7席。 从上海临港出发,驱车驶过东海大桥,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映入眼帘。这座2017年开港的码头是全球单体最大、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,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码头。 目前,我国自动化码头已经建成的有10座,在建的有8座,均居世界首位。在消化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,我国已全面掌握了自动化码头设计建造、装备制造、系统集成和运营管理全链条的关键技术。自动化、智能化提高了港口装卸效率,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介绍,我国集装箱港船舶平均的在港时间、在泊时间分别1.98天、1.04天,明显低于国外主要集装箱港口平均水平的3.3天和2.4天。 这十年,我国港口规模位居世界第一,同时也发展成为世界造船大国。2022年6月22日,中国首艘全球最大24000箱超大型集装箱船在中国船舶集团沪东中华造船厂交付。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,中国造船业的竞争力已今非昔比。2022年上半年,我国造船完工量、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,继续保持全球第一。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表示,三大指标方面实现了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,彰显了船舶工业极强的韧性和工业基础,中国船舶工业当前已经具备建造世界上几乎所有船舶产品的能力。 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当中,水运具有运量大、成本低、绿色低碳的显著优势,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我国已建成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水运大国,风好正是扬帆时,面向未来,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郑清秀表示,下一步,将认真落实《交通强国建设纲要》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》,统筹发展和安全,着力增强水运安全韧性,着力提升水运发展质效,奋力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篇。 本文来源:中国交通广播 |